保安!保安!保護區可以讓人這樣變了又變,變了又變嗎?
「北市府環保局5月19日將重啟爭議多年的陽明山保變住6之6環評,
環保團體今天到市府以短劇凸顯此案遭監察院糾正7次,
2014年也被最高行政法院判決為北市府不當行政定讞,如今居然「從棺材爬出來」,
批評委員都「通靈」被環境惡鬼附身,
主張此案不可再審,同時要追究過去違法失職官員、環評委員。」
聯合電子報 2017.5.17報導 『棺材裡爬出來 環團抗議陽明山「保變住」重啟環評』
稍微有關注新聞的朋友應該都有耳聞,環境影響評估是近年來許多有爭議的開發案重要的大議題,而其中很大一部分都跟所謂的「保護區」有關係。到底甚麼是保護區,為甚麼又要變更保護區呢?生活在台北市裡擁有最大片保護區的士林北投區(註1),這將會是一個跟你生活切身相關的問題,就由說書人來跟大家說分明。
Q1:甚麼是保護區?
台灣的保護區所在多有,為甚麼要有保護區呢?講白了其實就是為了保護某種特定的東西而畫設一個範圍制定嚴加管理辦法的地方。而台灣按照不同法規依據則有不同名目與性質的保護區:
台灣的保護區分類表格
值得一提的是,第五項都市計畫法的保護區,指的是土地使用分區(註2)而不太像是其他特地劃設一個範圍的區域,所以像這次的「陽明山保變住六之六」、還有之前的「薇閣保護區變更案」及「內湖慈濟保護區變更案」,都只是想將被限定低度利用的保護區的土地利用分區變更做其他用途,得以進行開發或其他使用。
漂亮的北投石自然保留區
Q2:保護區要保護的是甚麼?
我們都知道,台灣有幾乎已確定滅絕的台灣雲豹,以及瀕臨絕種的櫻花鉤吻鮭等,這些都是因為人類開發或環境改變等因素可能消失的生物;大家也聽過愚公移山的故事,都知道有志者事竟成,但是沒人告訴我們挖了山之後接續而來的其實是土石流。1977年北投因為貴子坑過度開採陶瓷土導致水土流失,在薇拉颱風的時候帶來嚴重的土石流災害,詳見:那些年,我們一起度過的颱風夜。後來才有貴子坑水土保持教育園區的誕生。
過去過度開採而裸露的貴子坑,現在已保育有成,非常美麗
因此保護區到底要保護甚麼,通常從名稱上可略知一二,如「北投石自然保留區」就是要復育北投石;「台北市野雁保護區」就是為了保護野鳥棲地。可是保育這些跟我們生活有甚麼關係呢?他們消失了對我們會有甚麼影響嗎?
的確,有些人可能生活跟這些東西八竿子打不著,覺得這些東西消失好像也不會怎麼樣,可是在台灣這個有許多天災的地方,當我們在保護這些環境的時候,其實同時也就是在保全我們自身的性命安危-「保護環境可以使它對於天災帶來的傷害的抵抗力增強,我們的損失及危險自然就會降低。」
Q3:為甚麼要變更保護區?
台灣是個地狹人稠的小島,土地本來就彌足珍貴,之前曾有內政部調查統計在台北市平均每人居住面約只有6.3坪,簡直就跟鴿籠沒兩樣。也因此當資源有限的時候,如何分配的問題就變得更加嚴重。當平地不夠住時,就開始往山邊發展,但因為山坡地本來就不是適合高度開發的地方而早被列為保護區,想要蓋房子依法就必須先走過變更這一關,這就是為甚麼不斷有所謂「變更保護區」的案子冒出來的原因。
2014年居民反薇閣變更保護區案宣傳海報(圖片取自北投泉源保護區自救會臉書)
的確,大家可能有聽過許多住在陽明山國家公園的人抱怨:「欸,我們連颱風過後修個屋頂都被政府管得死死的,最好哦,廢掉國家公園好了啦。」但我們也可以發現,咦,怎麼還是有些人隨隨便便就可以申請在保護區內蓋豪宅,小坪頂上的三炷香又是怎麼來的呢?這就是為甚麼環評會成為所謂環保團體的重要戰場的原因:因為這幾乎是唯一目前台灣可以讓關心環境議題的人參與並發聲的機會,但這後面又是一個更大的問題-因為這代表台灣許多環境正義的問題,並沒有因為民主社會的成熟而被揭開黑幕。
北投在地人俗稱的「小坪頂三炷香」(圖片取自蘋果日報)
相信因為大家都在這座島上生活,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望,但如何溝通並取得共識是我們接下來重要努力的目標。天母草山有一群媽媽們,他們為了自己希望守護的家園奮鬥了二十多年,但在這禮拜五,2017年5月19日早上9點半,在台北市政府環保局2樓北區N202會議室,「陽明山保變住六之六案」環評會議又要重啟審查,她們需要大家的出席聲援幫忙!
更多關於「陽明山保變住六之六案」:
天母的母親給柯市長的一封信
陽明山不能承受之重 公視 我們的島 第248集 (2004-04-05)
來自陽明山的恐懼 公視 我們的島 第123集 (2001-09-03)
詳細訴求請見_《#我就是要保護區》連署行動網址:
註1:以陽明山國家公園面積計算,北投區內佔2,802公頃、士林區佔2,106公頃、尚未計入北投石自然保留區、關渡自然保留區等保護區之範圍。
註2:https://goo.gl/HkBG0 都市計畫法,關於土地使用類別請參閱第三章:土地使用分區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