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北投故事

​說

生活提案

神秘的振興復健中心

如果問起台灣35歲以上的小兒麻痺身障者,他們大概都對「振興」有印象,這間位在石牌榮總旁,由蔣宋美齡創設的醫療院所,最早僅是免費收身障孩童的振興育幼院,後擴大為振興復健中心,及至小兒麻痺絕跡後,遂轉型為現在的振興醫院。

今振興醫院,右上為早期「振興復健中心」入口景象。

在70~80年代的復健中心時期,院區左側是一大片草地(現矗立醫院兩棟大樓),右側花草扶疏,紅白相間建築是醫療間與宿舍。後面大圓頂,則是被院童們稱為「圓中心」的用餐/讀書處所。旁邊還有一個小圓頂,這種早期圓建築在愛德幼兒園或北投育英中學都可發現。

「圓中心」內部

復健中心時期院童大致有三類,一是小兒麻痺患者,二是意外身殘者,三是青蛙腿患者(外觀與活動力看似與正常人無異),院童須訓練自理生活起居,院內也有護理阿姨從中協助,院方不允許院童在地上爬,移動上都是相互扶持,可行走的幫推坐輪椅的,年長的幫幼小的,在缺乏足夠輪椅情況下就彼此支援使用,一台輪椅在教室、餐廳、浴室、治療間、宿舍間不斷輪轉、送往迎來。

上:「圓中心」裡的飯桌,下:昔日院童於「圓中心」用餐(攝自振興醫院歷史展示區)

400位院童住院時間約半年,病情較重者,從開刀→打石膏→復健→做支架→獨立用拐杖行走,也可能花上一年。台北縣市院童每日往返,外縣市院童須住院,院內有教育部認可學歷的小學,教室內常有明顯超齡的院童,因他們大多年幼即罹病失學,故從頭學習。

左:院內到處可見專為院童設置的扶手,右:昔日院童的教室區。

家長每週可入院會客一次,聖誕節時院童們齊聚「圓中心」歌舞同歡最為熱鬧,而院童在農曆年可由家長帶回家,但最令人感傷的是那些沒有親人或親人無力帶回的院童。

院區正門入口。

院內有社團供院童娛樂,大廳有一台電視,每到中午院童便齊聚觀賞最火紅的黃俊雄布袋戲,晚上亦可在護理站一起追八點檔。而外面的世界,當然也是有吸引力的,但未成年者不得外出,有些院童就趁計程車載客入院時,四五人擠進車內躲過門口警衛出院廝混,目的地通常是石牌商城。

商城目前為停車場使用。

當時石牌商城建築還沒拆(即現在裕民一二路間停車場),一樓市場人聲鼎沸,要吃要喝任君選擇,二樓有商城大戲院、電動間、租書店,唱片行的喇叭大聲放著丘丘合唱團名曲、明星海報貼得牆面滿滿,這些對院童而言,簡直是天堂啊!現在常有人稱這裡為石牌夜市,但在地人總叫它商城,它不僅是當地美食店的發源地,亦是石牌人與振興院童們的共同回憶。

文字/攝影:Shreka

​編輯推薦

bottom of page